CCAF第二十八届当代中国建筑论坛筹备会暨高端学术论坛在我校召开

7月19日上午,由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组委会、我校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主办,青岛市勘察设计协会协办的CCAF第二十八届当代中国建筑论坛筹备会暨高端学术论坛在市北校区学术报告厅举办。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韩冬青,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孙一民,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孔宇航,福冈大学教授赵翔,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李振宇,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绍森,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沈中伟,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黄勇,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魏春雨,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谭刚毅,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杨毅,青岛北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徐达,青岛市勘察设计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贵成,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苗吉军,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师生代表,行业设计师等二百余人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总召集人、我校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名誉院长王兴田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苗吉军致辞,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希望通过本次筹备会及后续高端学术论坛的持续推进,进一步凝聚各方智慧,推动建筑创作与城市更新、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为新时代城乡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潘贵成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论坛对行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强调青岛本土建筑界应积极把握存量更新时代机遇。王兴田回顾了自1984年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成立以来41年发展历程,向为中国建筑创作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建筑家和学者表示了崇高的敬意。

本次高端学术论坛共举行六场学术讲座及一场圆桌论坛。韩冬青教授作《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的形态学基础》报告、孙一民教授作《系统与整合:更新转型期的“精明营建”》报告、魏春雨教授作《地方·知觉—地方建筑的当代适应性》报告、赵翔教授作《Slow Design—慢设计:接受社会和历史的检验》报告、李振宇教授作《线与面—共享建筑创作的路径与场所表达》报告、王绍森教授作《设计结合存在—都市与建筑遗产的活化利用》报告。圆桌论坛由孔宇航教授主持,与会专家从多角度出发,就存量语境下的建筑创作进行了深入探讨。

7月20日上午,与会专家在府新大厦会议中心召开第二十八届当代中国建筑论坛筹备会,就论坛的召开日期、主题以及参与人员等相关事宜进行讨论。会上,与会专家围绕建筑创作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批判性展开了深入研讨,同时一致认为应当重点吸纳青年建筑师参与,为论坛注入创新活力。

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CCAF创立于1984年,其前身是现代中国建筑创作研究小组,是全国最具规模的非官方建筑学术团体,以平等、民主、纯学术为宗旨。通过二十多届的运作和实践,推动了我国建筑创作的繁荣,活跃了建筑创作的气氛,对我国建筑创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建筑界享有良好的声誉并具有广泛的影响。

本届论坛以“应变、拓新—存量语境下的建筑创作”为主题,聚焦城市更新与既有建筑改造,邀请建筑、规划、遗产保护等方面专家,探讨功能活化、历史文脉转译、空间性能提升等议题,探索存量时代建筑创新范式,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交流平台。(撰稿:刘超、耿雪川;审核:吕楠、解旭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