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汪海林研究员应邀到访青岛理工大学


7月25日,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优秀)、杰青(优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汪海林研究员,应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教授、分析测试中心主任马继平邀请来我校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核酸表观遗传修饰分析”的学术报告。

报告会前,汪海林研究员在科技处处长刘俊伟等陪同下,参观了我校分析测试中心。刘俊伟简要介绍了学校发展历程及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学科布局、科研方向等情况,希望能够充分利用双方资源,加强在科研方面的合作。

报告会上,汪海林研究员详细介绍了课题组近几年在核酸表观遗传修饰分析领域所取得的重要进展。通过高灵敏DNA/RNA修饰分析新方法、新技术研究,先后研发出细胞中DNA信号干扰物游离核苷酸的高效去除技术、DNA盐桥修饰磁性微纳颗粒的高效富集及原位酶解技术、碳酸氢铵增强质谱离子化效率技术等,将检出限由百万个细胞降低至20个细胞。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发现维生素C具有增强DNA去甲基化活性的辅助因子功能,这是一项关键性突破,为探索维生素C及其类似物在抗肿瘤、免疫治疗等领域的新功能“开启了大门”。通过运用代谢编码示踪技术和高精度质谱分析方法以及合成出特异性识别单个DNA腺嘌呤甲基化修饰的超亲体蛋白,首次在高等生物果蝇中检测到复制后的DNA腺嘌呤甲基化修饰的存在,赋予了DNA腺嘌呤甲基化的“第二次生命”,这一成果被刊登在Cell杂志的封面论文上。成功研制出世界先进的毛细管电泳装置,该装置能够与超灵敏的激光诱导荧光、基于分子转动的荧光偏振以及单分子荧光实时成像等技术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近距离作用增强荧光偏振响应”机理。所建立的DNA甲基化及去甲基化的功能分析方法已成为国际上的标杆。

专家简介:

汪海林,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已发表SCI论文260篇,他引13100次,包括Cell、Nature、Science、Cell Res、PNAS、J Am Chem Soc、Cell Discov、Nature Commun、Nucleic Acids Res等。荣获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1,2024),中科院院长特别奖(1997),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015、2020,2次,排名第1),教育部优秀成果一等奖(2007),中科院“优秀研究生导师奖”,中科院“杰出成就奖”(主要完成者,2013)。(撰稿:马继平审核:焦红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