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早报教育范:揭开摩擦奥秘,青岛唯一摩擦学实验室对外开放!

https://mp.weixin.qq.com/s/LKtXqw9Ma5o9IqoQeNzCag

“摩擦”无处不在,走路需要摩擦,用筷子需要摩擦,飞机发动机的运行也要考虑“摩擦”,“摩擦”到底有怎样的奥秘?作为青岛市2019年全国科普日的一部分,青岛理工大学机械装备摩擦学与故障智能监测实验室在嘉陵江校区开展了主题为“摩擦的奥秘”分会场开放日活动。学校博士生导师郭峰教授等亲自上阵,给小学生、大学生们讲解摩擦的奥秘,一个个实验体验,激发了学生们科学探究的兴趣。

在报告中,郭峰从最原始的钻木取火说起,人们因为了解了摩擦,制造了摩擦力极小的鲨鱼皮泳衣,解释了小提琴的发声原理。人体肘关节、髋关节的轴承构造,也与摩擦息息相关。除此之外,摩擦现象还遍布于大自然、人体、民用、国防工业等各个方面,纳米小车、微机电等前沿科技也是充满了摩擦现象。

为了让同学们亲身感受“摩擦”是什么,报告结束后,实验室为同学们准备了三个趣味实验秀。在第一个趣味实验秀——神奇的“非牛顿流体”中,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用锤子敲击玉米淀粉制作的液体,见识到了“非牛顿流体”的神奇之处;在趣味项目——“食用油和工业油谁更粘球”中,同学们担当实验小助手,颠覆了传统认识,发现前者因为有机质的存在而润滑效果更好;最后一个实验秀——“真人体验钻木取火”是所有人最感兴趣的实验秀,当木杆与木板快速摩擦引燃火苗的一刹那,同学们兴奋地欢呼雀跃起来。

记者了解到,青岛理工大学机械装备摩擦学与故障智能监测实验室是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面向摩擦学国际学术前沿,实验室近30年来一直从事油膜润滑数值分析、微纳米膜厚测量等方面的研究,提出的弹流润滑“温度-黏度楔”理论,被认为解决了困扰国际摩擦学界50年的理论难题;建立了双色光干涉光强调制膜厚测量新方法,成功研制了首台面接触油膜厚度在线测量系统,在中科院兰化所等多个单位得到应用。

“服务社会、热衷公益是我们实验室成立30年以来始终坚守的原则,实验室旨在通过本次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小学生、大学生的科研兴趣,并在加强与外单位交流的基础上宣传摩擦学发展,提高实验室资源共享程度。”郭峰教授说。在实验室的展览区,记者看到同等体积却贵比钻石的轮轴,科研的价值通过一个个实物展现在同学们眼前,让各个学习阶段的同学们都直观感受到“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的魅力。

记者 王世锋 通讯员 曹玉洁 摄影报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