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与内蒙古民族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通过智慧树平台创新开展《信号与系统》跨区域同步课堂教学,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精准对接与深度融合。
本次校际协同教学以"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核心知识点为载体,依托智慧树平台先进的教育技术支撑,构建起东西部高校"云端教研共同体"。在智慧树课程平台专家施慧敏的全程指导下,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禚钊老师运用"双师同堂"创新模式,通过实时交互技术实现两地课堂的深度联动。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设计,开展可视化教学,有效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实现了教学效果的多维提升。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同步课堂现场

内蒙古民族大学同步课堂现场
为确保此次"慕课西行"项目的实施质量,青岛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内蒙古民族大学三校教研团队构建了"线上线下融合、东西协同共研"的创新机制。青岛理工大学周立俭教授领衔的课程团队、中国海洋大学的冯晨老师团队、内蒙古民族大学王秀清教授团队组建联合教研组,围绕OBE教育理念开展多轮次协同备课。三校骨干教师孙洁、禚钊、庞泳、高祥、宋慧超和霍光通过云端教研会议,在学情大数据分析基础上,针对课程思政融合路径、智慧教学设计方案、分层教学策略等关键环节进行深度研讨,最终形成"理论-实践-创新"三维一体的课程实施方案。
此次三校协同教学实践成功探索出"部属高校-地方高校-边疆院校"三方协同的新模式。通过搭建跨校际教研协同创新平台,不仅实现了优质课程资源的立体化共享,更形成了教师教学能力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为破解教育资源区域不均衡问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有力助推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战略实施。(撰稿:禚钊、周立俭;审核:周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