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切缅怀抗战英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将红色基因融入专业教育,2025年8月底至9月,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精心策划,结合学院特色,开展主题为“空间承载记忆·传承抗战精神”的系列纪念活动。活动通过主题讲座、空间叙事创作、历史建筑探访等形式,引导师生从专业视角感悟历史、铭记使命,以青春之力赓续抗战精神。
在“开学第一课”中,学院赴青岛古镇口海军中学寻访“最美拥军人物”海军中学政委黄毅。黄毅在讲授中重点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从统一战线的建立、敌后战场的开辟、群众路线的贯彻,到战略思想的先进性,层层剖析,逻辑严密,使现场师生深受启发。他还分析了学生所学与抗战精神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建筑与空间不仅是历史的容器,更是民族记忆的载体,勉励同学们运用专业所学,挖掘、保护和活化承载抗战精神的历史场所,让空间成为永不褪色的历史教科书。

学院组织开展“铭记·传承”历史建筑保护主题手绘设计活动。同学们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将饱含历史沧桑的抗战遗址、英雄故居、纪念性构筑物、以及象征和平的建筑元素作为创作对象。他们用细腻的线条和色彩,再现历史的厚重与英雄的气概,通过画笔诠释对历史的敬畏、对和平的珍视以及对专业价值的思考。一幅幅作品,既是艺术的表达,更是对红色记忆的深情凝望和专业传承的生动实践。

学院党委副书记王中帅、辅导员王文卿带领学院学生党员、青马工程学员代表20余人,前往青岛山炮台遗址公园和部分市内抗战历史街区,开展“寻找历史的坐标”主题实践活动。师生们实地考察了炮台工事的建筑结构、空间布局,触摸着冰冷的钢铁与斑驳的石壁,聆听“钢铁堡垒”背后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和军民同仇敌忾的壮举。在历史街区,大家关注战时民居的防御特征和城市空间如何被战争塑造。这堂“行走的思政课”让书本上的历史变得可触可感,革命精神在历史空间的沉浸体验中深深植入师生心田。

9月3日上午,学院组织全体师生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战鹰翱翔、铁甲奔涌,每一辆装备车精密的螺栓接缝,每架战机优雅的气动曲线,都凝结着无数建设者的匠心智慧,铸就了今日令人瞩目的“大国筋骨”。直播观礼结束后,同学们围绕“新时代建筑师的使命与担当”、“如何用专业力量守护和平”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纷纷表示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练就过硬本领,未来用智慧和汗水建设强大祖国,守护万家安宁。
通过“空间承载记忆·传承抗战精神”系列教育活动,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不仅加深了师生对历史的认知与感悟,更强化了作为空间塑造者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学院将持续探索专业教育与红色基因传承的结合点,引导师生在保护历史记忆、传承伟大抗战精神、建功伟大时代,不断书写无愧于时代与人民的青春华章。(撰稿:杨霈宣;审核:王中帅)